起航Baike网-分享提供实用文章范文!!!

网站地图

起航Baike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生活

为生产大队办小厂,结果成了投机倒把(五十年前的农村故事)(农村办厂)

时间:2023年03月05日

看过电影《51号兵站》的,都难忘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根据地运送紧缺物资和兵工厂设备。谁能想到,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林头方村,为了办一个小工厂,也曾发生过与电影故事情节类似的事情——因为当时生产大队办企业,也是资本主义尾巴。

那是1971年,生产队被限制种植西瓜等经济作物,农村越来越穷。村里有位名叫方龙富的党员干部,时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兼管村务。他向大家建议:办个小五金加工厂,肯定有利可图。有些地方在悄悄地办,为了村经济,我们也该试一下。

为生产大队办小厂,结果成了投机倒把(五十年前的农村故事)(农村办厂)  第1张

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研究后同意了,方龙富年轻,有知识,有能力,建议既是他提的,就委托他领头办这件大事。

方龙富欣然领命,摩拳擦掌,先悄悄外出联系各种设备,谈妥加工业务,落实好培训工人的师傳,自己垫付了不少车旅费,招待费。

那时除了允许公社有一个很小的农机厂,村里(生产大队)是不许办企业的,到外地去取机器设备,不能堂而皇之,因为路上有关卡。公开运送这些东西,会引来麻烦。众人商议后定下一计,派些身强体壮而又机灵的小伙子,带着扁担、麻袋,把设备拆散了藏在麻袋下面,上面盖些农副产品挑回来,玩一次电影中的《51号兵站》——我也有幸也被选中了,一起去执行这个特别任务。

小伙们很兴奋,出发前培训了应对关卡盘问的话语术。回来路上,分散着,装成挑农副产品的样子,听从方龙富和其他师傅指挥,乘汽车,乘火车,进站,出站,机智应对,惊险不断。好在那时没有像现在一样的检查仪器,车站码头的工商税务及“打办”(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是凭肉眼判断,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新中国的农村居然还用“51号兵站”方式办工厂,所以一路过来,有惊无险,终于把十几台小五金车床安全挑回来了——我们这些小伙子为办厂立下了***功。

只有十数台长宽不过一尺余台式小车床的小工厂,招工时社员们争得不可开交,***终以抓阄决定。被招进去的村民,高兴得失眠——从今以后是工人了,可以不再下水田被蚂蝗叮了,每月还有工资领,想起来特幸福。

所谓工厂,也只不过一间数十平方的房子,没有围墙,更没有气派的大门,只不过在一间本来加工茶叶的平屋内,用水泥和砖头,搭出几个齐腰高的工作台而已。

小工厂开张后,方龙富和外地师傅为培训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到工厂参观的村民也络绎不绝。参观者只要隔层窗,就能参观到整个车间。“吱——吱——”,微型小车床飞速转动中,一枚枚小螺丝在师傅手把手指导下成型了,窗内窗外的人们兴奋无边。有人侃侃而谈: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家纷纷憧憬着日子越过越好。

谁想十几天后,穿制服的工商税务骑着自行车来了。他们一到,马上责令工人停下手中的活,拉掉电闸,在车间大门贴了封条。方龙富和外地请来的师傳被关起来,要求交待问题。当时领头封厂的,是大碶租务所所长兼打办主任顾某顺(当年没有独立的工商管理部门,这个职能往往由税务部门行使)。

人们目瞪口呆。顾所长说“我们接到举报,你们村违规办厂,方龙富涉嫌投机倒把”。

举报,又是举报的——这也许是少数进不了厂的人一念之差。

投机倒把?也许当年尚无阻止农村办企业的相应的法律,而投机倒把倒是一条现成的高压线,于是,顾所长就把方龙富的办厂行为,往这条高压线上一挂,一下子镇慑住了所有人。

一时间人心惶惶。再接着,召开对方龙富的批判大会。会上,工商税务、打办、公社干部轮番讲话,大致意思是:农业必须学大寨,农村只许搞农业,生产大队办工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且领办人有投机倒把嫌疑,必须禁止。

忐忑的村民们,虽感极度失落,工厂梦只做了个开头,就结束了——走资本主义道路,投机倒把,谁敢支持方龙富?

接下去的日子里,方龙富倒了大霉,不但为办厂垫付的钱无处报账,审查、检查、交代,也没完没了,还戴了顶投机倒把的帽子。更使他伤心的是,在公社、工商税务和打办一边倒的宣传下,人们很快就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有些干部和部分群众也参加了对他批判,都说他坏,甚***把要求他坐牢的大标语刷到了县公安局的门口,理由很可笑,厂被封了,人被关了,就是坏的证据,不坏,为什么会关厂、关人呢?——曾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被枪毙了,未荘人都说阿Q坏,被枪毙就是坏的证据——对方龙富的口诛笔伐,与未荘人说阿Q坏,何其相似乃尔!那个年月,很多人穷着,但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确实令人唏嘘,谁求富,谁就有原罪。

唉,龙富当初要是把厂办成了,我们的村早就富起来了——也有有良心者扼腕叹息,毕竟,多数村民,对办厂风波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

事已过五十多年,我前不久访问了方龙富,他已是位耄耋老人,正在村老年人活动室做公益,反应明显迟钝了,但记忆尚清晰。我说起他当年办厂的事,他一下子神情黯然起来,面露痛苦状,嚅嚅地自我解嘲说:唉,当时群众觉悟太低了,还说我投机倒把……差一点连党籍都保不住……,说完就沉默起来。看来,委屈仍积压于心。我宽慰他说:您该释怀了,当年群众举报和对您批判仅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的政策左倾,制约了农村脱贫致富,不具备现时办企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

为了感谢方龙富曾经为家乡争取脱贫而努力过,并消释其多年的委屈,我就写了这个故事,意在用文章宽慰老人,你当初是为了林头方村脱贫,何错之有?并呼吁村人:请还他一个迟到了五十多年的公道!

标签:

相关推荐